天山網訊(通訊員雪峰報道)“我家種的西瓜用的全是農家肥,沒有用化肥農藥,西瓜香甜可口,不僅吸引本地群眾還吸引外地地客商,供不應求,今天又有5輛車來拉西瓜。”7月12日,正在忙著採摘西瓜的八師一三四團十四瓜農葉進江樂得合不攏嘴對記者說。
  該團素有種植西瓜的傳統,種植的下野地西瓜雖然在疆內外小有名氣,但因為規模小、技術落後,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瓜農辛苦一季到手的錢卻少得可憐。從2010年開始,該團成立了西瓜合作社,將瓜農納入合作社管理,制定了西瓜栽培管理標準,對社員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價格、統一銷售,堅持按照國家“綠色食品”標準作業,嚴把西瓜質量關、市場準入關,禁止不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西瓜流入市場,確保了“下野地”西瓜的良好聲譽。
  為適應市場形勢,該團借助先進的技術支撐大力引導農戶採用大棚育苗和小拱棚新技術種植早熟西瓜,並通過西瓜合作社推廣標準化生產模式,組織瓜農“抱團”闖市場,經過近3年的實踐,該團西瓜種植面積擴展到了5000多畝,農戶們實現了豐產又增收。不僅如此,這裡的西瓜在去年8月10日還銷往了中南含更提升了下野地西瓜的聲譽。
  7月13日,記者走進三十連瓜農司格娣的20畝西瓜地,她正忙著給來自克拉瑪依的客商採摘西瓜、貼商標〈著一個個長勢正旺的“碩果”,她欣喜地說:“咱這西瓜口感好,往來交通也非常方便,距離沙鐘公路口僅5分鐘∷拉瑪依、奎屯來的客商可多了,他們對下野地西瓜非常認可。”“俺今年種了20畝小供棚西瓜,按眼前這行市,每畝純掙五六千元不成問題,比種棉花強多了,明年,我的西瓜種植面積還要擴大。”
  正在地里裝瓜的克拉瑪依客商劉萬權說:“在克拉瑪依,下野地西瓜特別受顧客歡迎,我每年在下野地要拉800-1000噸西瓜,這裡的西瓜不僅甘甜,吃起來放心。”
  該團團長張彩英說:“品牌打好了,首先我們的西瓜銷售不成問題,客戶都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的瓜農也收益了,現在每畝地的西瓜比以前多收入二千多元。”  (原標題:一三四團“綠色西瓜”賣得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uxopwlyc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